BOB体验官网大艺术家丨这就是我做最真实的鲍勃·迪伦
点击量: 发布时间:2022-10-25 15:39:21

  BOB体验官网2016年10月13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,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宣布了2016年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得主,这位获奖者既不是早已出版数本著作,公认的文学界老前辈,也不是一位初出茅庐,突然杀进文坛的新星,他是一位“跨界”诗人,鲍勃·迪伦(Bob Dylan)。

  就这样75岁的美国音乐家鲍勃·迪伦有些出人意料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同时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音乐唱作人。颁奖词为,“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”。

  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莎拉宣布这一消息时,现场等候的记者们爆发出了持续近15秒钟的掌声,但这其中除了不时的欢呼声,还夹杂着一些议论声。等莎拉再次开口时,她不得不重复了两遍“诺贝尔”,现场才稍稍安静下来。

  对这个结果感到惊愕吗?其实这并不是鲍勃·迪伦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名单中了,这位音乐家自1996年起,就已数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。

  “虽然他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,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,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。事实上,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,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。”这是1996年,迪伦首次被提名诺贝尔奖时的提名理由。此后的1998年到2004年,以及2015年,鲍勃·迪伦每年都被提名。

  诗人还是歌手,与其说是跨界,不如说鲍勃·迪伦一直在打破常规,又或者说在他这里本就没有什么界别一说。

  每次面对采访,鲍勃·迪伦似乎总是在跟媒体记者对着干,在1965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,鲍勃·迪伦回答道:“我认为我是一个唱跳型音乐人(a song-dance man)。”

  不管他是在冷嘲热讽还是在陈述事实,说到鲍勃·迪伦当然要先聊聊他的音乐创作。鲍勃·迪伦的原名是罗伯特·艾伦·齐默曼(Robert Allen Zimmerman),1941年5月他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。童年的生活鲍勃·迪伦大部分都是在收音机前听广播里的蓝调和乡村歌曲中度过的。高中时他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,John Bucklen Tape是他已知的最早录音作品,是他于1958年与高中好友John Bucklen在自己家中翻唱小理查德(Little Richard)和理查德·罗杰斯(Richard Rodgers)等人的歌曲录音。

  高中毕业后,鲍勃·迪伦前往明尼苏达大学就读,也就是在大学时代,他渐渐对民谣产生兴趣,并首度以威尔士诗人迪伦·托马斯(Dylan Thomas)为由来的艺名鲍勃·迪伦,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。他还曾在一首歌中写道:“我知道,我是个诗人。希望我不会搞砸。”不过大学第一年没读完,鲍勃·迪伦就从学校退了学,不过他的民谣圈内演出仍在继续。

  1961年2月,19岁的鲍勃·迪伦背着吉他和破旧的皮箱决定前往芝加哥,途中迪伦突然改变主意转去纽约,去探望自己的音乐偶像,当时已患亨廷顿氏舞蹈症的伍迪·盖瑟瑞(Woody Guthrie)。“伍迪是个激进分子,而我想成为那样的人。”

  在纽约不到一年的时间,迪伦就被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传奇星探约翰·哈蒙德注意,于当年10月与该公司签订了第一份唱片合约,1962年推出了名为《鲍勃·迪伦(Bob Dylan)》的处女专辑。1963年又发行了第二张专辑《自由驰骋的鲍勃·迪伦(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)》,专辑中十三首歌都是由迪伦自己创作。这一时期他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,便是《答案在风中飘(Blowing in The Wind)》,在其后的反战和民权运动中被反复传唱,而很多人也是透过在电影《阿甘正传》中琼·贝兹对这首歌的翻唱而开始认识鲍勃·迪伦。

  1963年和1964年,鲍勃·迪伦两次在新港民谣音乐节(Newport Folk Festival)上演出。1965年,当他第三次登上这个舞台时,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——迪伦抱起了电吉他。

  六十年代的民谣音乐,对于摇滚乐的出现与盛行普遍感到不满,在他们看来电吉他就是摇滚乐,摇滚乐是“粗俗”音乐。而迪伦作为新一代“民谣国王”,就必须得用木吉他。挂上电吉他?无疑就是民谣的“叛徒”!

  在观众的掌声和嘘声中,迪伦仅演唱了三首“插电(Plugged)”歌曲,虽然骂声不绝于耳BOB体验官网,但当那首后来被滚石杂志评选为世界百大流行歌曲第一位的《像一颗滚石(Like a Rolling Stone)》出来之时,还是把人们震撼了。虽然随后鲍勃·迪伦就被愤怒的听众赶下了台,但这历史性的一刻仍被认为是其从民谣转向摇滚乐的转折点。

  1966年春,迪伦开始了自己在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巡演。但就在同年的7月29日,因为驾驶摩托车时,由于刹车错误而摔了下来,脖子受伤,让鲍勃·迪伦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没与公众见面。不过这期间迪伦也并没有停止创作,他换了一种方式。自幼喜欢涂涂画画的他在病床上执起了画笔。他的画作开始与其创作的诗歌、散文、音乐互通生气。

  鲍勃·迪伦的绘画过程于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体验,“我画什么呢?好吧,就从任何我手边的东西开始。我坐到桌边,拿出一支笔,一张纸,画了打字机、一个十字架、一朵玫瑰、铅笔、刀、空空的香烟壳,完全忽略了时间……”

  1994年,鲍勃·迪伦将自己绘制的一批画以《绘制苍白(Drawn Blank)》为名结集出版,这本图册以素描和炭笔画的方式,帮着鲍勃·迪伦记录了其1989至1992年在全球举办“永不停止的巡演”(Never Ending Tour)时的所见所闻,他用孤冷大胆的颜色及笔触描绘船只、自行车、火车、旅馆等沿途风景,也画下了行走在大街上的沉默路人。

  在2004年出版的自传《像一颗滚石》中,鲍勃·迪伦写道,“倒不是因为我自认是大画家,而是我感觉在绘画时,我能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”。

  过去的三十年里,迪伦还一直为他的家人和朋友创作金属雕像BOB体验官网,他还喜爱收集金属物件,比如农场用具、古董武器、嵌齿、铁链以及斧头,把他们焊接在一起,创造出焕然一新的雕像。

  2016年他开启了自己在美国的首个个展,展出的作品是一件巨大的金属门雕塑。这件高26英尺,宽15英尺的铁制拱门是由迪伦亲自焊接,将会作为投资额达13亿美元(约合86.8亿元人民币)的度假村,及赌场MGM National Harbor这个价值连城的度假村的门面。

  “门这种东西之所以如此吸引我,是因为它所容纳‘负空间’,当门被关起来时BOB体验官网,四季与微风还是会透进来;门可以把你封锁起来,也可以把你拒之门外。而从某程度来说,两者之间没有差别。

  同年他还举办了个展“岔路”(The Beaten Path)。展览展出了鲍勃·迪伦的素描、油画、水彩画等多种创作手法的诸多代表作品。这些作品作多为美国的景观和乡间风景画。

  “在这些绘画中,一些作品的细节比较精妙,一些则比较粗糙……有时候,我手中的画笔并不能准确地传递出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。于是我借助了摄影上的暗箱技法。暗箱是一种在17世纪被发明出来的原始照相机。通过投射出上下颠倒的图像,画家们可以以此作为作画的参照。暗箱的操作原理其实和真正的照相机相同,但是技术上的欠缺也限制了将照片真正打印出来的可能。因此,暗箱产生的图样只供观看或者填色。卡拉瓦乔(Caravaggio)在他所有的绘画中都运用了这一技法,同样还有凡·艾克(Van Eyck)和维米尔(Vermeer)。如今,你并不需要这样大动干戈。你可以借助一台真正的照相机进行创作。

  而除了音乐、文学和绘画方面的成就,鲍勃·迪伦还在影视方面作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尝试。时间回到1972年,当时鲍勃·迪伦自导自演了一部纪录片《吃掉文件(Eat the Document)》。这部纪录片讲述了鲍勃·迪伦与霍克斯在英国旅行的故事,纵然该片在剪辑等各方面不尽如人意,但作为其处女作,仍然不失为在电影方面一次反响良好的试水。

  随后在1973年,鲍勃·迪伦又参演了萨姆·佩金帕(Samuel Peckinpah)所导的电影《比利小子(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)》,并为这部影片亲自献唱了主提曲。作为第56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,这部电影堪称西部电影类型片中经典之作。鲍勃·迪伦还在其中出演了一个名叫Alias的角色,角色虽不大,但他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。

  随后在1976年,鲍勃·迪伦再次执导了一部纪录片《雷纳多和克拉拉(Renaldo and Clara)》,这部长达四小时的纪录片中穿插了一些鲍勃·迪伦半自传性质的音乐会片段。其中的“滚雷秀”可谓是摇滚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2003年,鲍勃·迪伦再次“触电”BOB体验官网,自编自演了喜剧片《蒙面与匿名(Masked and Anonymous)》。这部投资仅不足1000万美元、用24帧DV拍摄的小成本独立制作,竟然请到了无数大明星加盟助阵,除了主演的杰西卡·兰格、杰夫·布里奇斯、佩内洛普·克鲁兹外,还有艾德·哈里斯、方·基墨、查理·辛、米基·洛克等人客串小角色。不过纵使演员阵容强大,该片的口碑仍然差强人意。

  2005年又参演了马丁·斯科塞斯导演的以鲍勃·迪伦的音乐生涯为蓝本的纪录片《没有家的方向(No Direction Home)》。片子一开头,迪伦对着镜头,用一贯沉实的语调,自比远征特洛伊却历经劫难返回故乡的奥德修斯:“我在回家的路上”。

  鲍勃·迪伦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某种情感共鸣,在他的身上似乎也正印证了那句话:“艺术是没有边界的”。他到底是一位音乐家、诗人还是艺术家?他是鲍勃·迪伦。

  “RETROSPECTRUM 鲍勃·迪伦艺术大展”即将登陆上海艺仓美术馆。这次展览是鲍勃·迪伦在中国的首次综合性大展,将精选从二十世纪六十代至今,鲍勃·迪伦最为重要的三百余件艺术作品,包含手稿、素描、油画、雕塑以及影像等资料,展现鲍勃·迪伦作为音乐人、诗人之外的另一重身份,与中国的文化艺术群体一道,探索鲍勃·迪伦于二战后在美国文化以及全球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非凡历程,可视化、立体化地呈现鲍勃·迪伦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生。

  在路上似乎已成为鲍勃·迪伦的艺术创作精神内核,也正基于此,艺仓美术馆在展览现场还将原其漫长巡演旅途中“无始无尽”的车厢,展览门票也被勾画成一张真正联通城市、联结美术馆、直达鲍勃·迪伦艺术世界的车票,邀请公众一同上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