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真看过《金瓶梅》的人往往对它有很高评价,清代还把它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,鲁迅认为作者把人情世故写得太透了,同时期无人能超越。张爱玲则干脆把《金瓶梅》的好句搬运到自己的小说之中,真正做到了模仿就是最好的致敬。比如在小说倾城之恋中,男主角感冒了,他去接女主角,女主角正穿着雨衣,男主角于是打趣的说他像只药瓶,不过他悄悄又加了一句,你是医我是药。这句经典告白其实是《金瓶梅》原创,李萍儿就对西门庆说过两次,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,泼辣、美艳、风骚的女性都几乎带着潘金莲的影子。《金瓶梅》假托写北宋的潘金莲和西门庆,实际上写的却是明代社会。不仅一度成了日本人学汉语的教材,还成了日本学者研究中日民俗的文献。
《金瓶梅》进入日本,最先是作为学汉语的教材,今天凡是学日语的人,几乎没有不知道这本黄书的。在江户时代,日本还有一部很通行的学汉语的教材,也就是中国当时的南京普通话。
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,只保留了长崎一个港口跟外界来往。打交道的对象只有两个,除了中国就是荷兰。总体而言,江户时代在政治上跟中国是疏远的,德川幕府把满清看作异族,拒绝跟清朝开展政治往来,但在文化上,德川幕府提倡朱熹的儒家学说,希望借助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,建立一个人民忠于幕府的和谐社会。
朱学虽然早在宋代就传到了日本,但属于奢侈品,只有极少数贵族、官宦之家才能享受。直到17世纪,儒学才在日本民间普及开来。
兴办教育是要用钱的,接受教育的民众不但要钱。日本江户时期恰恰就属于一个有钱的时代,农业蓬勃发展,经济繁荣,人口达到了100万。日本各地兴建学校,庶民子弟也能上学。所以日本民众识字率得到空前提高。
而要学高深的儒学,必须先学好汉语,江户时代的汉语热就是这么来的。这时期中国的白话文小说通过长崎口岸进入日本,选入汉语口语教材的除了有水浒、三国、西游,就有《金瓶梅》。
可能有人会问,同样好看的《红楼梦》,为什么没有像《金瓶梅》那么受欢迎呢?因为《红楼梦》主要用的是北京口语,而不是南京官话。明治维新之后,尤其是1871年,中日通商条约签订,日本需要跟来自北京朝廷的官员打交道,所以日本学习汉语的方向才转向了北京官话,《红楼梦》才开始在日本流行。
《金瓶梅》相比水浒、三国和西游,《金瓶梅》中不可描述的部分相对多,很露骨,这让即使比较开放的日本人也称为。
根据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的说法,直到明治时期,日本的知识分子也都是偷偷私下阅读,不敢公开说自己喜欢看《金瓶梅》。江户时期的曲婷、马琴是日本第一代职业作家,可谓是艺高人胆大,曾就公开赞美《金瓶梅》。并且以江户时代为背景,写了一部日本版的金瓶梅,里面的西门庆和潘金莲自然也都是日本人的姓名和身份。
《金瓶梅》在日本第二次成为教科书,跟战争有关系。江户时期的虽然繁荣,施行闭关锁国,但仍在默默地咀嚼消化中国的文化,并把这些文化慢慢变成了日本自己的文化。例如茶叶、蚕丝、棉布、陶瓷,这些原本是中国传过去的奢侈品,在江户时代却变成了日本国产的日常用品。
除了中国,日本还学习西方,蓝学也是这个时候兴起的。蓝学的流行动摇了日本在百科知识上对汉学的依赖。日本人意识到汉学并非完美无缺,中国也并非代表最先进的文化。日本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。日本本国的国学开始兴盛,并开始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。日本的知识分子开始直呼孔、孟之名,甚至说中国的伟人只有孔子跟诸葛亮。
前面说过,日本把满清视作异族,不承认他是华夏正统。所以开始疏远中国,尤其是黑船事件后,美国叩关,日本开始全盘西化。曾经的老大哥已经形同陌路。
江户时期的日本已经广泛吸收西洋科学BOB体验官网,在火器、文学、医学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,为明治维新打下了基础。到了明治维新,日本效仿西方改造日本社会,重用伊藤博文等海归知识分子,在各个领域广泛聘请外国专家,通过一系列改革,成为东亚第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,并很快开始对外扩张,加入到西方列强队伍之中。
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经过这次战争,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权威几乎完全丧失,各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开始兴起民主和自由思想。同时期中国各地纷纷出现民族思潮和运动,让日本帝国主义者焦头烂额。日本当时已经占据了旅顺、大连,并打算继续深入在中国的势力范围。他们意识到要统治好占领区,必须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,也就是学习占领区的风俗习惯,要更快的融入当地的文化。
但问题是,日本海军在江户时代后,基本上就掐断了跟中国的联系,大部分人已经不了解中国的风俗,日本的军部想要学习中国的风俗就无可借鉴教程知识。这时候他们发现了在图书馆积灰多年的《金瓶梅》。这本书籍记录着中国包括节令、婚丧、宴会、饮食、服饰、语言、称谓、交际、文化、宗教和迷信禁忌的许多风俗。
比如汉人做很多事情前要看吉不吉利,金瓶梅第三回就提到缝制兽医也是要挑个好日子的。《金瓶梅》中还写到了汉族的各大节日,从元宵到端午、中秋,比如除夕的晚上,阖家要团聚坐在一起,晚辈要按秩序给长辈磕头,领压岁钱,到了大年初一,大家走街串巷去拜年等等。这些在《金瓶梅》都写到了,什么时候拜孔子,什么时候摆牌位,从定吉日、下聘礼到写字据、做公正,从社会生活到商业生活,方方面面《金瓶梅》都写到了,所以也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。所以描写中华汉族社会风俗的《金瓶梅》得到了重视。
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提日本的民俗研究,日本在民治维新之后,本国的民俗传统也在大量消失。例如明治维新以前,日本也是采用旧历的。旧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,中国这里叫做除夕,日本叫做大会日,而过了除夕就是过年,日本也有类似的说法。1908年,日本学者柳田国男开始去九州地区村落搞调查,还召集门下的民俗学研究小组,以民间机构的方式开始了研究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他们发现要想了解清楚日本的很多风俗,就必须了解中国。日本对中国的研究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,但侧重于历史、制度、文章和典籍等等,所以民俗学者开始重视起向《金瓶梅》这类文学著作。
这批日本的民俗学者,尽管未必愿意帮助日本军部侵略中国,但客观上,他们的成果为日本侵略中国起到了作用。随着日本彻底军国主义化,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,此时日本的民俗研究已经明显的服务于政治。1939年3月,柳田国男的得意弟子苍田一郎在日本民间传承杂志上发表文章,明确提出民俗学是对时局做出贡献的最佳途径,指出民俗学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对其他民俗的刨根问底,而是旨在对日本民族生活所有方面进行根本性研究的国学BOB体验官网。而且是能够立即加以运用的,对将来的殖民政策也能有所贡献的真才实学。
在这种大背景下,日本展开了对中国的实地研究。最初,日本在蒙古和所谓满洲地区开始调查,后来他们深入到河北、山东、山西等华北农村,这些调查后来被称为旧冠调查。日本人以村庄为单位,详细记录了中国农村的方方面面。即使今天,这些资料依然是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的宝贵资料。
总结一下《金瓶梅》随着其他的明代小说在江户时代流入日本,成为日本社会学习汉语的教材。但在了解西方技术文明之后,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,开始与中国渐行渐远。日本脱亚入欧之后,日本本土的民俗也在快速消失,民俗学于是在日本首先兴起。
日本学者意识到要研究中国的民俗,有助于更好的统治殖民地,开始认真的了解殖民地的风俗文化。
两种因素之下,日本人再次捡起了《金瓶梅》,把它作为研究中国社会以及研究日本本土民俗的一些教材。BOB体验官网